致敬!他们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在忙碌中传递关爱


致敬!他们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在忙碌中传递关爱

IMG_256

IMG_257

IMG_258

IMG_259

他们一袭白衣,宛若守护人间的天使;他们步履匆匆,与病魔、死神争分夺秒;他们以医院为家,以患者为家人,把苦累留给自己,把安康留给患者……他们就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提灯天使。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带您走进医院,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

饶艳伟:

我愿陪着患者和死神博弈 为他们筑造坚实的生命防线

提起护士,我们在脑海中勾勒出的便是一位温柔、轻声细语的女子形象。事实上,男护士不仅能将繁琐的护理工作做得得心应手,在体力上拥有附加优势。在如今的护理岗位,男护士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长饶艳伟就是这样一名“男”丁格尔。谈起为什么选择当护士,饶艳伟直言能用自己所学去救治更多的人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因此选择了护理专业。“2003年正值非典时期,新闻报道上总能看到医护人员最美逆行的身影,就觉得医务工作者十分伟大,从那时起我就想着要从事医护专业。”就这样,饶艳伟毅然选择了加入医务工作者的行列。2009年,甲型H1N1流感侵袭,饶艳伟调到医院刚成立的重症医学科,成为ICU病房的“新人”。

“我们曾接诊一位孕产妇,甲流感染对孕产妇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接诊后时刻监测设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保住了胎儿。”饶艳伟说,“看到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母子平安,那一刻感觉非常的奇妙,又很有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双手救回一条生命,保证一个家庭的完整,让我感受到了这一职业的神圣。” ICU是急危重症集中之地,进入这里的患者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昏迷无法活动,这时饶艳伟便化身多种角色,要掌握多项技能。“我们首先是患者的‘家属’,需要承担照顾的功能。其次,要操作很多医疗器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饶艳伟笑着说。ICU的工作是繁忙而琐碎的。饶艳伟说,擦脸、全身清洁都需要护士动手。“有时忙不过来真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但当我们看到患者抢救成功,生命体征日渐转好时,由衷地为患者感到开心。” 在ICU十四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从迷茫的年轻护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冷静处置的护士长。“我们会竭尽所能拉住他们的手不放松。每一次陪着患者和死神博弈,对护士来说都是难忘的经历,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能渡过难关,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这是饶艳伟的期盼,也是整个ICU病区医护人员的心愿。

李姝玥:

我愿做你的“临时妈妈” 呵护你走向健康

当一声啼哭响起, 当一双温柔的手将婴儿托起,当产房外听到欢呼声……在长春市妇幼保健院(长春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最喜悦的事莫过于见证新生儿痊愈出院,“将新生儿抱给父母的那一刻,也是我们结束‘临时妈妈’身份的瞬间。”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李姝玥说。量体重、洗澡、喂奶、换尿裤、监测生命体征……这是新生儿科护士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新生儿科守护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早产儿或急危重症的新生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一门新语言——婴语,我们便是这些小生命的依靠。” 两到三小时喂一次奶,两顿奶之间换一次尿裤,除了日常为新生儿洗澡外,对于较小的新生儿还要擦浴。一名新生儿完成这些护理步骤大概要三十分钟,而新生儿科最多时有30名嗷嗷待哺的小宝宝,“我们科室的护士从进门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360度旋转的小陀螺。”谈及新生儿繁琐的照料工作,李姝玥不仅没有丝毫抱怨,每个字符中都跳动着喜悦与幸福。“我们目前照顾的新生儿体重最轻的仅有1030克,在科室护士的悉心照料下,出院时体重都有4斤多了,从进来时小小的一只成长到小脸蛋鼓鼓的、胖乎乎的。”她说。在护士节到来之际,李姝玥选择把祝福送给更多的父母,“我见证了很多的爱,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我希望在自己的节日里,把祝福送给每一个待产的家庭,希望他们平安、幸福,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健康、可爱的新生命来到自己身边。”

谭静:

12载护理光阴 用爱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与普通的护士不同,血液科护士的工作量不亚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他们面对的危重症患者居多,患者的病情、心情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血液科护士要时刻细心留意患者情况。

初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护士谭静,无论是谁都会注意到那双爱笑的眼睛,给人以亲切与温暖。由于血液科有严格的感控要求,患者需要处于无菌环境,所以移植病房内没有家属,每天出入病房照看患者的谭静便成了他们的“临时家人”。“进仓”前,谭静换好两层高压灭菌的工作服,走进了移植患者的专属病房,检查患者输注的化疗药物,并关切地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陪患者聊天解闷,关注着患者的情绪变化。

据悉,血液科的移植患者年龄普遍偏小,“无论是9岁的孩童,还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或是正在备考的大学生,谭静都能和患者打成一片,患者们都把她当做知心姐姐。”血液科副护士长于姗姗笑着说。

“之前有名小朋友,出院时加了我的微信,不论什么节日他都会给我发信息祝我节日快乐。”谭静笑着称。据她回忆,这名患者入院时正在上高中,担心他产生抵触心理,爱笑的谭静每天“入仓”时都会鼓励他,陪他聊天。“出院后,每逢节日他都会给我发信息,祝我节日快乐。在出院三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兴奋地告诉我:“谭姐姐,医生给我奶奶打电话了,我治愈啦!以后都不用再去医院检查啦!他激动地说第一时间就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我,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

“谭静是伴随着我们移植病房成长起来的。”吉大一院血液科护士长彭昳告诉记者,谭静所负责的患者依从性都特别高,她的耐心、笑声不仅鼓励了患者,也感染着家属,让大家有信心坚持下去,努力恢复健康。

王晓光:

提灯而来,我愿做你黑夜中的那道“光”

每天,她都要和一些或狂躁不安或郁郁寡欢的“特殊”患者生活在一起,不仅要像巡逻兵一样时刻守护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帮助他们重启心灵之门。同样的职业,却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这些与王晓光一样特殊的“白衣天使”,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精神科护士。“每天都闲不住、坐不下来”是长春市第六医院护士王晓光11个寒暑的真实写照。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每隔20分钟他们就要在走廊内巡视一次,细心观察患者的状态,提前预判患者下一步的想法或可能发生的举动,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阻止危险发生。“如果说精神科医生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经验在诊病,那么护士就是靠一双眼睛,敏锐地观察患者病情。”王晓光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她不仅是护士,更像是患者的“全职保姆”。一次大夜班查房时,她发现一名偷偷进食的患者突然发生噎食,便立即唤来当班护士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为了将堵塞在气道的食物排出,王晓光用手去抠患者口中的食物,不料却被患者突然狠狠咬住手指。为避免阻塞物进入更深,她只能强忍剧痛,直至将食物全部抠出。患者呼吸恢复通畅后大家才发现,王晓光的手指上留下了深深的牙印。王晓光说,精神科其实是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即使有误解、偏见;即使再疲惫、再辛苦,我也希望自己成为在黑夜中照亮患者心灵的那道光!”

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明彤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520万人!

在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约有30万新护士加入到护士队伍中。护士队伍的学历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据新华社

IMG_260

上一页:

省医院肾内科凯旋血液净化中心成功开展首例透析用留置针留置技术

下一页:

省医院开展“依法执业系列讲座”活动三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