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枣核,大危险,切勿“囫囵吞枣”
董晶晶 报道
近日,一位老人捂着肚子来到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腹部疼痛难忍。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发现“肇事者”居然是一粒枣核。由于发现及时,枣核在胃镜下顺利取出,老人家属十分感谢,送来锦旗以示谢意。
“一开始肚子突然疼起来的时候,我就以为是我的胆结石犯了。多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经验丰富,一下子就找到了真正的病因。”老人说,“医生在看片子的时候,问我之前有没有吃过大枣,我一下子还没想起来。现在猛然想起,一定是我之前在喝自己煮的大枣水的时候,误吞了枣核!”
“我在两年前接诊过一位误吞了枣核的患者,从这位老人的病症反应以及片子上的影像来看,与之非常相似,所以很快就做出了判断。”急诊外科张鑫医生说,“通常枣核的长度有1——2厘米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会被孩子误食,也很容易被成年人和上了年纪的老人误吞而不自知。通常来说,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强,有些异物能够被顺利排出。但是枣核两头尖尖,质地又非常坚硬,几乎不会被胃酸和消化酶软化。误吞的枣核卡入食管也非常危险,虽然说如果顺利进入肠道,也有可能会被人体自然排出,但是根据肠道的具体情况和枣核的大小,也有很大几率会刺破肠壁,造成肠梗阻或者肠穿孔,如果发现不及时,就只能通过开刀来解决了,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也非常得不偿失。”
医生建议,吃枣或泡大枣水之前最好先去枣核,一旦误食枣核,请及时就诊,不要等待,以免延误病情。
编辑:董晶晶
审核:陈丽
上一页:
吉林省人民医院赴珲春市开展万名医师健康扶贫巡回医疗工作
下一页:
吉林省人民医院举办商业保险协议医师培训会
相关下载